毛澤東在延安有生產任務 自己未動手誰替他耕?
2013-03-30 15:07:21 作者:未知 來源: 網友評論 0 條

本文摘自: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作者:孟廣泰,原題:《給毛主席"代耕"的楊步浩》
初識楊步浩
1969年,在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洪流中,我從首都北京來到了中國革命的圣地延安插隊落戶,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由于北京知青普通話講得比較標準,1971年延安革命紀念館從兩萬多北京知青中選拔20名擔任講解員工作,我有幸成為其中之一。當時,招收我們的紀念館政工組長說,咱們單位還有兩位60多歲的老干部,一位是毛主席在延安時期的棗園鄉鄉長楊成福;另一位就是在大生產運動中給毛主席代耕的陜甘寧邊區勞動英雄楊步浩。
我到紀念館工作后,領導首先安排去鳳凰山麓、楊家嶺、棗園、王家坪革命舊址參觀,熟悉、了解今后的工作。在王家坪革命舊址我見到了勞動英雄楊步浩。楊老個子不高,穿一身黑布棉衣服,頭上系個白毛巾,典型的陜北老農的裝束。膚色紫紅,滿臉皺紋,一說話就愛笑,眼睛瞇成一條縫,看得出楊老是個很實在、和藹可親的老人。同楊老握手時感覺老人的手指較粗,手掌很厚實,知道楊老曾飽受苦難,又是能吃苦很能干的一個人。楊老很健談,但一口濃重的陜北口音,讓我這個北京來的知青聽不大懂,只好由本地的講解員為我們新來的講解員做翻譯。他給我們講了當年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領導同志在延安時的一些情況以及在大生產運動中他是如何為毛主席代耕的,還有新中國成立后,他去北京看望毛主席的情景,說到在毛主席家里,一頓飯吃了八個饃饃九碗飯,毛主席說,好,能吃就能干,然后毛主席又給楊步浩削蘋果吃,大家聽了都哈哈大笑起來。講完后,楊老又拿出他當年與毛主席合影的照片給大家看,由于在一個單位工作時間長了,對楊步浩的了解也慢慢多了起來。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到達陜北,斗倒了地主老財,受苦的窮人翻身做了主人。土改時,楊步浩分到一個山頭約八十坰地,這才結束了他給別人打工的苦日子。在自己的土地上精耕細作,逐步過上了不愁吃、不愁穿的好日子。吃米不忘種谷人,翻身感謝共產黨。為了支援抗戰,早日打敗日本鬼子。楊步浩起五更睡半夜,加勁生產。他種的小麥、谷子長得格外好,曾被選為邊區農展會的展品。他不僅自己生產搞得好,年年多打糧,多交救國公糧,而且領導全村搞變工互助,發展牲畜,組織婦紡,打井抗旱,辦學,植樹、備荒、安置移民難民。為了增加勞動力,開發荒地,他主動回到老家橫山動員鄉親移民到延安周圍開荒種地。在他的帶動下,延安縣川口區六鄉成為遠近聞名的模范鄉。1943年,楊步浩被延安縣推選為勞動英雄。
代耕為了報恩
1942年正月,楊步浩去南泥灣359旅駐地,王震旅長親自接待,并告訴大家“毛主席也有生產任務,也要同戰士一樣開荒種地。”楊步浩聽了,心想,毛主席為咱受苦人翻身解放,能過上好日子操碎了心,每天都要謀劃抗日大事,咋能讓他也去生產呢?于是就產生了替毛主席代耕的念頭。
初識楊步浩
1969年,在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洪流中,我從首都北京來到了中國革命的圣地延安插隊落戶,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由于北京知青普通話講得比較標準,1971年延安革命紀念館從兩萬多北京知青中選拔20名擔任講解員工作,我有幸成為其中之一。當時,招收我們的紀念館政工組長說,咱們單位還有兩位60多歲的老干部,一位是毛主席在延安時期的棗園鄉鄉長楊成福;另一位就是在大生產運動中給毛主席代耕的陜甘寧邊區勞動英雄楊步浩。
我到紀念館工作后,領導首先安排去鳳凰山麓、楊家嶺、棗園、王家坪革命舊址參觀,熟悉、了解今后的工作。在王家坪革命舊址我見到了勞動英雄楊步浩。楊老個子不高,穿一身黑布棉衣服,頭上系個白毛巾,典型的陜北老農的裝束。膚色紫紅,滿臉皺紋,一說話就愛笑,眼睛瞇成一條縫,看得出楊老是個很實在、和藹可親的老人。同楊老握手時感覺老人的手指較粗,手掌很厚實,知道楊老曾飽受苦難,又是能吃苦很能干的一個人。楊老很健談,但一口濃重的陜北口音,讓我這個北京來的知青聽不大懂,只好由本地的講解員為我們新來的講解員做翻譯。他給我們講了當年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領導同志在延安時的一些情況以及在大生產運動中他是如何為毛主席代耕的,還有新中國成立后,他去北京看望毛主席的情景,說到在毛主席家里,一頓飯吃了八個饃饃九碗飯,毛主席說,好,能吃就能干,然后毛主席又給楊步浩削蘋果吃,大家聽了都哈哈大笑起來。講完后,楊老又拿出他當年與毛主席合影的照片給大家看,由于在一個單位工作時間長了,對楊步浩的了解也慢慢多了起來。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到達陜北,斗倒了地主老財,受苦的窮人翻身做了主人。土改時,楊步浩分到一個山頭約八十坰地,這才結束了他給別人打工的苦日子。在自己的土地上精耕細作,逐步過上了不愁吃、不愁穿的好日子。吃米不忘種谷人,翻身感謝共產黨。為了支援抗戰,早日打敗日本鬼子。楊步浩起五更睡半夜,加勁生產。他種的小麥、谷子長得格外好,曾被選為邊區農展會的展品。他不僅自己生產搞得好,年年多打糧,多交救國公糧,而且領導全村搞變工互助,發展牲畜,組織婦紡,打井抗旱,辦學,植樹、備荒、安置移民難民。為了增加勞動力,開發荒地,他主動回到老家橫山動員鄉親移民到延安周圍開荒種地。在他的帶動下,延安縣川口區六鄉成為遠近聞名的模范鄉。1943年,楊步浩被延安縣推選為勞動英雄。
代耕為了報恩
1942年正月,楊步浩去南泥灣359旅駐地,王震旅長親自接待,并告訴大家“毛主席也有生產任務,也要同戰士一樣開荒種地。”楊步浩聽了,心想,毛主席為咱受苦人翻身解放,能過上好日子操碎了心,每天都要謀劃抗日大事,咋能讓他也去生產呢?于是就產生了替毛主席代耕的念頭。
關鍵詞:毛澤東 投稿郵箱:464001842@qq.com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